第十六届中国(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河南馆
来源:数智化创新文旅运营 | 作者: 日期:2024-12-17

  云上文博会河南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按照“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重要论述,以“大河之南 出彩中原”为主题,分为“文明之源”“文旅发展”“融合创新”“文化小康”四个板块,采用三维、视频、图片等多种展示,彰显中原文化在推动中华文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展示河南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成就,围绕构建“一带一核三山五区”发展新格局,凸显媒体融合发展以及河南省文化产业的最新成果和文化产业打赢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小康,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等方面的成绩。

  河南馆以400平米展示空间为基础,依据现代简约主义风格的设计理念,强调空间秩序感,充分借助云端展会最新技术、最新语言表达方式,用科学来记载历史,用数字来标注现代,以超现代的科技风,打造一个超越现代,不忘传统的数字空间。

  河南馆整体布局的灵感来源于河南三山菱角与折线、黄河流水之灵动、牡丹盛开之造型,既流畅又与主题进行了深入切合。通过源于浩荡黄河之“中”的展馆呈现,展现大河之南的厚重历史;择取开放牡丹花瓣中的元素,以三山等高线为基本造型,将中原文明的起源、河南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未来异化为绽放的牡丹花造型,展现中原更加出彩的主题。

  “文明之源”板块。

  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中原文化作为黄河文明的核心主干,富集着黄河文明的历史遗存、文化景观,蕴含着黄河文明的内容精髓、思想精华,是中华文明的木之根本、水之渊薮,始终在引领和推动着中华文明的传播、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在文明之源板块,我们通过择中建都、中华龙文化和天文学三个展区展现黄河文化是筑牢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以及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基本支撑和集中体现。

  择中建都展区。择中建都展区主要通过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项目二里头、双槐树等遗址最新发掘成果,展现黄河文化中华文明择“中”建都的理念和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的理念。

  “中华龙文化”展区。中华龙文化展区通过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中华第一龙(濮阳蚌塑龙)、莲鹤方壶的双龙龙纹展品,展现“龙”图腾,这一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在中原地区一脉相承的同时也证明了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天文学起源展区”。观天象,知起源,天文学的发达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显著特征,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在于确定时间,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因此天文学的起源与文明的起源大致处于同一时期,它始终伴随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而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天文学遗存。从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和现存最早的一部传统农事历书《夏小正》、中国最早的观星台雏形周公测影台和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到发现北斗九星的荥阳青台遗址,在中原地区发现的大量天文学遗存,证明了中原地区在古代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推动中华文明进程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文旅发展”板块。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典故、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致数不胜数,自然山水“南秀北雄”,地貌特征多样,自然生态景观丰富多彩。

  2020年5月11日,河南文化旅游大会明确提出了两个目标:到2025年,将河南打造成为全球探寻体验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35年,文化旅游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文化旅游发展布局,为河南加快文化旅游强省建设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在文旅发展板块,我们通过“一带”、“一核”、“三山五区”三个展区,以“云端地图”的形式呈现在文旅融合新时代,河南省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以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域旅游为主导,在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旅游强省建设,构建“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文化旅游发展布局。

  一条大河九曲弯,从河图、洛书到诗经、史记,从炎黄二帝到孔孟之道,从唐诗宋词到四大发明,都来自一个共同的名字——黄河。黄河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性格,对世界范围内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黄河文明得以成为世界大河文明中延续、传承时间最久的一支。

  “一带”展区,通过选取三门峡、济源、焦作、洛阳、郑州、安阳、鹤壁、濮阳、开封、商丘等黄河河南段古河道、现河道等城市文化、旅游等资源,展现河南依托重要文化遗存打造具有鲜明黄河文化标识的项目,推动黄河文化活态传承,使黄河文化旅游带成为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地标和情感纽带。

  打造传承弘扬华夏文明的核心展示区,深入挖掘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是一带核心基础,“一核展区”通过选取郑州、开封、洛阳依托中华历史文化主题、在文旅资源全面整合,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等方面的成绩。、

  “三山五区”展区。三山”指豫西北的太行山脉、豫西的大别山和豫南的桐柏--大别山山系。作为河南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的主力军,6万平方公里、涉及30个县的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区域内富集了河南最著名的云台山景区、白云山景区、老君山景区、嵖岈山景区、老界岭、太行大峡谷景区等10个5A级景区和70多个4A级景区。

  为筑牢文化旅游强省之魂,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让河南文化“活”起来、“热”起来,让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春潮涌动,与时代同频共振。河南以三山为抓手,建设主题鲜明的自然生态和红色旅游资源景区。依托太行山独特地质地貌,开发徒步、攀岩、滑翔等现代旅游产品,打造国际化户外运动探险旅游区。建设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这一全国唯一一条直通北京的森林步道和“徒步穿越太行山”国际文体旅融合品牌,进一步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

  同时以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地理空间相互衔接、资源优势融合互补的五大特色文化旅游区,即以寻根拜祖为主题的天地之中河洛文化旅游区,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上古殷商文化旅游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老庄元典文化旅游区,连陕通晋、承东启西的黄河金三角文化旅游区,体现汉风楚韵的丹江卧龙文化旅游区。

  “融合创新”板块

  融合创新板块主要是由出彩新时代,文化新力量、“文化+”引领产业融合发展、融入河南出彩中原三个展区组成。主要展示河南省在文化产业上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融合创新,促进文化融合产业百舸争流,着力推动河南由文化旅游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转变等方面的具体成果。

  “出彩新时代,文化新力量”展区。

  “文化力”是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河南凭借在文化资源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成果显著。通过“中国杂技之乡”濮阳、中国玉都“镇平”、“中国假发之都”许昌等城市,依托积淀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文化与产业的渗透融合,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助力出彩中原所取得成就。

  在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融合模式在河南迸发出强大活力,该板块主要分为“文化+IP”“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五大主题,展示了河南文化创意、实景演出、数字动漫等新产品、新形式的文化业态。河南省牢固树立“文化+”的战略思维,高度重视提升发展中文化的重量、经济结构中文化的体量、各产业产值中文化的分量、商品价值中文化的含量,真正使“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全领域的治理、经营和发展理念。

  “媒体融合”展区。媒体融合是一场由技术飞跃带来的深刻变革。河南省在媒体融合领域守正创新,具体体现在顶端新闻APP、正观新闻APP、新媒体融合创新三大主题内容。顶端新闻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一款以问答为特色的智慧信息服务平台;正观新闻是集“新闻+政务+服务”于一体的突出文化和国际视野的新媒体平台;新媒体融合展区包括百姓文化云平台、河南手机报、大象新闻客户端等其他媒体在融合创新中的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文化小康”板块。

  “国民之魂,文化予之;国民之魄,文化铸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基石,“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在文化小康区域,我们通过文化扶贫、文化扶智两个展区展现河南在依托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将立德立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用新业态培育新动能,大融合发展大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与幸福感,为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交出了精彩答卷的动人篇章。

  “文化扶贫”展区。

  文化扶贫展区通过选取梦里张庄、田铺大湾、爱和小镇、三门峡地坑院等特色小镇项目,展现河南发挥文旅融合带动作用,通过新业态发展大产业,为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新路子的具体成果。同时,选取老家寒舍、灵泉妙境、山水隐庐等民宿项目,展现河南以民宿扶贫作为重要抓手,力促与文化、体育、研学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文化扶智”展区。

  文化扶智展区,主要通过选取“三千行动”、“十百千万工程”等项目,展现河南坚持志智双扶,用“文化产品”提振百姓精气神,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动力和开辟造血扶贫新路径等方面作用。同时本展区也选取了严和店汝窑、尚书房等扶智项目展现河南在探索非遗文创、文化产品扶智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全方位体现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河南,以古闻名,以新出彩。从双槐树遗址发现最早的中国、青苔遗址北斗九星所孕育的“天地之中”、打开中华文明起源的“钥匙”二里头到“一带一核三山五区”新发展格局的确立、金鹰百花电影节、中秋晚会一件件文化盛事相继落户河南以及阿里巴巴、深圳华强等文化行业领军企业纷纷来豫投资等,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文化产业焕发新的光芒。

  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勤劳智勇的中原人民,也锻造了中原人民不惧艰险、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追求美好幸福的黄河性格。中原儿女牢牢把握中原文化作为华夏文明之根、中华文化之源、黄河文明中心的地位,围绕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战略定位,奋力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和提升全面小康的文化成色,文化产业发展释放出了“洪荒之力”。丰富多彩的文艺实践,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传统文化产业不断提质升级,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不断涌现,实现了从追求数量到品质提升的转变,文化与旅游、科技、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文化+”融合模式正在河南迸发出强大活力。黄河文化特色不断彰显、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文旅产业经济活力,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为出彩中原作出了积极贡献。彰显了中原文化的根源性和无比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为华夏儿女构建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同时,让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得到更大的提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通过“云上文博会”的方式全面检视河南在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坚定文化自信、激发精神动力等方面的成绩,向世人展现古老中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必将为黄河文明、中华文明的传播、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河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铸魂,自信逐梦。站在新时代起点上,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指引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必将用自己的双手,为出彩中原奋力谱写新的篇章。